道这个数据是否意味着实验真的这样发生过。
但面对的,只是情绪化的反抗,比如这有什么意义,或者这样说只是极端只是牛角尖之类的。
而另一方面,科学精神的严谨,那种不断刨根问题,不断探究真理的苛刻,就在这里荡然无存变成了一个笑话。
最后,沦落到“有用”就是真理的层面。
死掉吧,这些说过无数次的话语,角色还想继续欺骗还想继续抓住,只是徒劳。
看见了就是看见了,犹如将井绳看作蛇,待到看清楚是井绳之后,想要重新看作蛇就非常困难了。
脑子里的扭曲还存在,依旧只是被情绪抓住的玩意,在那里冒充真实假装很重要。
角色的真实性还在这里,仿佛必须要为角色做些什么,必须要让人生达成些什么,都只是人为的扭曲。
但在角色真实感的加持之下,就算知道是人为的扭曲,也不见得能够摆脱。
一想到自己一事无成,一想到自己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廉价钢丝床上吃泡面,似乎就会出现不寒而栗的恐惧。
情绪的拉扯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且在情绪之下很容易随之摇摆。
各种方法都要丰满角色,最常用的,无非就是利用善良来彰显自己的存在。
比如做一些善事,或者想象自己做一些善事,看起来是为了别人,但其实只是在丰满角色。
所谓的情义,所谓的孝顺,都只是自身角色的丰满。
不要再去探讨这些玩意,不管怎样解释都会存在漏洞,都可以被人反驳,都可以被人找出漏洞。
思维本身就是一件垃圾工具,这种费劲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曾经怎么会如此喜欢。
怎样思考都有漏洞,怎样安排都是“人算不如天算”,所以何苦牢牢抓住脑子里的扭曲,何苦要在扭曲之中寻找所谓的最好。
看起来,自己懂得越多认知升级越厉害,那么自己的选择就会越好。
先不说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基于恐惧,仅仅是“知道越多选择就越好”这个判断来自哪里?
既然不是全知,那么我怎么知道“未知”部分对于整个事件的影响,也就无法证明“知道越多选择越好”的那个选择是真的“越好”。
只是一种安心,只是一种安抚,只是恐惧那个妖娆女子看见羊羔跟随羊群一起奔跑之后,放下了手中的皮鞭。
真的可以安心吗?
或许,就有人喜欢这种惊心动魄的生活。
不真实,依旧不真实。
根本不需要对脑子里的扭曲整理这么多说辞,一句不真实就可以结束战斗。
我又不需要去说服别人,聊天只能让我陷入角色之中,还是少开口免得恶心。
角色完蛋了,至于多久死亡,我不知道。
很是奇怪,为什么如此惧怕时间,为什么总想赶着尽早呢?
那种越早越好的想法来自哪里?
抛开恐惧的情绪,这种说法为什么会被认可?
依旧是脑子里的扭曲,依旧只是大家都这样之类的情绪化产物。
袁长文这个角色就是莫名其妙的一坨狗屎,装着无数狗屎在脑子里,就像套娃一样。
脑子里的扭曲还想掌控人生,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