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看着自己不真实,这种感觉应该并不好受。
不过,那又如何,我本来就不是为了追求开心,也不是为了什么狗屁幸福。
这个世界不真实,袁长文这个角色都不是我,还谈什么开心幸福。
那种轻松自然的顺流状态确实很舒服,也许我应该停下,也许这才是最划算的状态。
不要再思考了,我求求自己了,死掉好不好。
看来我无法在这里停下,或者说,我不想要停下,但是否能完成我并不知道。
倘若用脑子里的扭曲权衡,我继续却不知道能否完成,而我停下则可以拥有那种轻松自然的顺流,似乎停下更加划算。
还有个问题,我真的想停下就可以停下吗?
继续吧,这种思考只是一种阻碍,我不会停下,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停下。
更远。
总是以为没有什么可以斩杀,总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斩杀完成,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但我还在这里,我还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袁长文这个角色依旧可以嚣张。
房子、车子、票子、老妈、妻儿,无数需要担心的玩意,但归结起来都是角色属性,都是为了远离“没有角色”。
仔细想想,有什么不是角色属性呐。
死掉吧,毁灭这些玩意,如此简单的“不真实就扔掉”,我居然会被角色糊弄成这样。
远离“没有角色”似乎很轻松,我以为自己面对真实也会如此轻松,证明了什么都相信什么。
就像,我证明了苹果会落地,于是我就会相信苹果会落地。
当内容处于远离“没有角色”的时候,这种证明就会被轻易相信,什么这样定理那样原理。
可是,当内容变成靠近“没有角色”的时候,这种证明就无法轻易被相信。
比如我明明知道局限不真实,比如我明明知道科学理论就是扯淡,比如我明明知道“人在菜市场根本无法确定家依旧存在”。
我就是情绪化的怪物,不过,终究都会死掉。
本身并不存在的玩意,能够假装真实已经很了不起啦,难道还想成为真实么。
保持对扭曲的敏感,仔细想想,其实小时候能够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丰满角色,比如说些话语的时候感觉不自在,比如看见老妈说些话语的时候感觉不自在。
现在就可以发现,当时那种不自在就是对于扭曲的恶心,以及对于逆流的不舒服。
长大之后,似乎对于“我没错”这种说辞更加浓烈,反而习惯了那些逆流。
在我看来,顺流比起那些所谓的知识更值得学习。
当然,这些都是在画面元素的层面上讨论,也是在假装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情况下讨论。
不真实就扔掉,至于不真实的内容是美妙还是血腥,并不重要。
而角色只关心画面元素,设定好坏对错然后不断追求,反正就是要远离“没有角色”。
死掉吧,我根本就不配活着。
而怎样的角色,都不配。
换句话说,只要活着就是扯淡。
根本不存在一个角色,根本不存在任何局限,所以不管是怎样的存活,灵体还是什么虚无形态,统统都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