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指挥部里的欢呼声丝毫都没有影响到他。
参谋长黄杰很快就现了蒋浩然的异常,快步走了过来,急问道:“怎么啦,总座,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蒋浩然瞟了黄杰一眼,道:“我高估了陈勉吾的指挥能力,经此一役,暴露出的问题大了。先,一开始就把一个营的士兵丢在阵地上让日军炸,造成仗还没有开始打就致使几百人的伤亡,这是最大的败笔,他们完全可以只留少量的观察哨,毕竟敌人的战线比我们的长,就算敌人借助炮火的掩护能推进到山脚下,也还有三四百米的上坡距离,到这个距离日军就绝对不敢再开炮,我方士兵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战壕,做好战斗准备。其次,在棱线上修筑战壕没有问题,但还要在反斜面修筑一条平行战壕,用来屯兵,也当做第二道防线,万一日军攻陷了棱线上的防御阵地,依然可以利用这条战壕和日军在棱线上展开反复争夺战。最后,二十四门榴弹炮没有挥任何作用,完全成了摆设。”
黄杰皱起眉头,苦笑道:“总座,第一点和第二点我认为你说的有道理,但这第三点,我觉得不能怪陈勉吾,毕竟敌人的空中力量太强了,炮兵阵地一开炮,敌人的飞机立即就会蜂拥而至,一番狂轰滥炸,炮兵阵地基本就得玩完,陈勉吾也是为了保存这点实力才没有将炮火拿出去和日军死磕。”
蒋浩然愤然道:“玩完?那是他陈勉吾布局错误,把个炮兵阵地摆在山窝中,日军的航弹轻而易举就能丢进他的炮兵阵地,一炸就是一大片,能不玩完吗?”
“炮兵阵地不设在山窝中能设在哪里?难道还设在山顶,那岂不是更遭日军的炮火袭击?”黄杰奇道。
蒋浩然也不急着回答黄杰,拿起指挥棒腾腾地走向作战沙盘,两人的谈话也早惊动了指挥部的各参谋将领,一众人很快就围了上来。
蒋浩然一挥指挥棒,棒尖落在孟拱的防御阵地上,道:“大家看,这是日军进攻的正面,山脊上有我们的防御阵地,在往下这一片狭长的山坡,高达四五百米,长达几公里,如果把炮兵阵地架设在这个反斜面上,敌人的直射火炮根本炸不到。按照抛物线理论,敌人曲射火炮即使越过山脊,弹着点在山谷中或是对面的山上,绝对不可能落在炮兵阵地的位置。至于日军的飞机,真的就无可匹敌了吗?我看未必,孟拱山与布杰班山相连,地形复杂地势也高,到处可以架设高射机枪和机炮,为此我可是把从印度运过来的高射机枪和机炮大部分都调配给了他们,但它们好像并没有挥出正常的作用。只要用这些武器,逼得敌人不能进行低空俯冲轰炸,要想把航弹准确地投放在这道斜坡上,不说完全不可能,至少可能性是微乎其微。而且,一旦开战,日军的飞机还敢不敢继续投弹都是问题。大家看??????”
蒋浩然把指挥棒横放在孟拱山阵地上,继续说道:“敌人从山脚下到山顶虽然只有四五百米的距离,但这是上山的距离,如果从上往下看,这个距离起码要缩短一半,也就是说,我军和日军的实际距离只有两百余米,两百余米对于几千米的高空来说,那就不叫距离,日军航空兵根本无法做到只把航弹准确无误地投放在我们的头上,而不伤及到他们的人。所以,一旦日军开始进攻,就是我们对敌人炮袭的时候,敌人的山炮、野炮在15o榴弹炮面前那就是渣渣,如果把握得好,一轮就可以将他们尽数拔除。”
蒋浩然的话顿时迎来指挥部一片哗然,反斜面炮兵阵地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新鲜词,“反斜面”这个理论是谁先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究,但真正将这个理念挥到极致的却是我军的上甘岭战役,简直就是“反斜面”攻防战的教科书。
最经典的是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米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重新组织部队摸上去再夺回来,让整个战役陷入反反复复的争夺战中。
无疑,蒋浩然的战术中就参合了上甘岭上的战术,这套全新的理论顿时让指挥部的各级将官大开眼界,纷纷为此喝彩。
很快,蒋浩然的电话也打进了第七十五军指挥部,代军长陈勉吾先是被蒋浩然骂得狗血淋头,随即对着话筒唯唯诺诺,好一阵子才放下电话。
陈勉吾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还没有开口,指挥部里的各个师长都围了上来,连刚刚下火线的吕国全、伍朝文、陈锋也都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