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别看梁小天人不大,但脑子还真的很活泛,他告诉蒋浩然,要是真的想尽快将这款武器投入战场,其实还有一个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那就是把制造技术直接提供给米国,让他们去生产,他们可什么化工原料都不缺,生产能力也不是保守基地、331基地可以比拟的,一天生产出来的量恐怕顶得上他们一个月的生产量,而且这凝固汽油弹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产品,基本上军工专家到现场看一次就能明白,也不存在什么高科技泄密的事情。
这个提议顿时让蒋浩然拍腿大乐,当即决定就按他的方法实施,命令梁小天马上拿出生产图纸,紧急送到史迪威手里,再由他上交米国政府加紧生产,有了凝固汽油弹在松山战役的表现,几乎不用讨论就能将凝固汽油弹作为轰炸弹种的决定落实下来。
晚上的时候,顾连同到底还是来了,轻车简从,随行的只有一个副官,一进门就歉意连连地表示,今天之所以没有到机场迎接,是因为部队刚刚开始集训,政务堆积如山,实在是抽不开身。
真情还是假意蒋浩然都不在乎,客气地回应着,像顾连同这种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笼络收复他,自然不会带着什么感情因素,有的只是官场上的圆滑客套。
但蒋浩然还是问到了汤恩伯怎么没有来,顾连同告诉蒋浩然,他和汤恩伯分工合作,他负责英帕尔地区的新兵集训,汤恩伯负责兰姆伽地区的集训,因为比较偏远,汤恩伯也许并不知道蒋浩然已经到了英帕尔,就算知道短时间也无法赶过来。
蒋浩然倒是没有多说什么,顾连同向蒋浩然汇报了新兵训练的进展,以及新任教官已经完成和米国教官之间的对接等事情,就起身告辞,蒋浩然也没有挽留,甚至连身都没有起,只命令梅香送客。
顾连同前脚出门,蒋浩然就在屋内骂了一声“老狐狸。”
英帕尔是远征军最重要的集训营,兵力是八个师,兰姆伽位置比较偏远,只有两个师,顾连同分明看穿了蒋浩然把汤恩伯升为副总司令的意图,他这是准备用两个师直接打汤恩伯,好让他远离权利的中心。
蒋浩然当然不能让他顺利地把八个师牢牢地握在手里,当即以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身份下了一道命令,英帕尔所有物资都只能往国内和远征军,第四十一集团军的物资只能到兰姆伽机场领取,这就变成了汤恩伯掌控了整个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后勤,直接掐住了顾连同的脖子,至于他们之间怎么去博弈,蒋浩然就不管了,但他相信,如果汤恩伯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那自己也不需要对他寄予厚望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就兴冲冲地来报告,蒋浩然轰炸东京的计划已经通过,部署工作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而且,执行此次计划的正是“中山号”和“中介号”,人员安排也按蒋浩然的意思,尽量让蒋浩然在米国的毕业学生上舰。
同时,梁小天凝固汽油弹的图纸也连夜送到了米国,如果不出意外,此刻只怕已经进入了各大军工厂,不用几天,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将会被紧急运送到战场。
这次米国对蒋浩然可谓是表现出了极大的顺从,当然,这也与他们一贯的务实精神有关,只要不影响战役的成败,这些其实都是无关痛痒的,中国海军的崛起对米国是有利的,至少现阶段如此。
下午的时候,海军总司令陈少宽风尘仆仆如期而至,随行的还有第四十集团军海军独立师师长杨洪烈。
这些当然都是蒋浩然的安排,陈少宽回国本来就是调集精兵强将,准备接收两艘航母的,至于杨洪烈的到来,倒是陈少宽向蒋浩然提议的,此举当然是让蒋浩然放心,同时也是表明自己的立场,蒋浩然断无不答应的理由。
三人见面,陈少宽倒还淡定,杨洪烈简直激动得都要哭了,倒不是因为见到蒋浩然激动,而是因为他真的就要登上航母了,蒋浩然在一年前承诺他,他们将会在一年半后拥有不止一艘航母,当时的杨洪烈真的有些不敢相信,但现在却如此真实,让他真是有些不能自已。
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之后就一蹶不振,抗战前夕,**海军的编制、舰艇数量、装备质量、官兵数量等,与日军相比差得简直不在一个层面。
**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为6.8万吨,而岛军海军当时中等型号以上的舰船都在115万吨以上,**海军官兵约为两万余人,岛军海军是十二万余,还不到他们的六分之一。而且,这还只是抗战前夕,抗战后,**海军一度消亡,甚至是鲜有补充,而岛军却一度扩编,也因为蒋浩然的因素,此时的岛军海军远比历史上更为强大。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力量极为薄弱的中国海军,却勇敢地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的重任,在江阴海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长达几年时间的长江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舰艇几乎是全军覆没,甚至海军编制都是名存实亡。
这几年来,他们真可以说是被岛军虐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漓,最憋屈的是,不是他们的士兵不够勇敢,也不是他们的军官素养与岛军有多少差距,真真是他们的硬件设施与岛军差得太远,而这两艘航母的出现,正是海军崛起的信号,这种受尽屈辱虐杀之后苦尽甘来的感觉,真的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
但蒋浩然十分理解,拍了拍杨洪烈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放心吧洪烈兄,这两艘航母只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从今天开始,你们一定要全力以赴,为中国打造出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将来反攻岛国就全指着你们了。”
“反攻岛国?总座会有这一天吗?”
“会的,肯定会有的!”蒋浩然无比坚定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