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耩地是方言,其实就是用木耧播种。
这些活儿干起来也不用分配,谁会干什么都清楚得很。
老头带着几个人在丈量土地,燕飞想伸手他们都不让,就让看着就行。
三轮车上的化肥一到,有人问清楚一亩地用多少之后,扛起来就走,到了地里边自然有人拆开撒了起来。一转眼化肥就被分完,庞发几个直接就打道回府了——反正这也用不到他们,回去养牛场也有活儿,河边盖大棚也需要人照看着。
拉着农家肥的架子车到了附近也是如此,立刻就有人迎上去,帮忙推着车进田里边。然后前边几个人走一段卸一堆肥料,后边跟着几个人就把这些肥料撒开来。
还有人在田地里边走着,把那些杂草还有偶尔一两个的小石头捡起来。
撒完肥料的土地上,几辆已经挂上了犁头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就冲了进去。
当地农村一般只在秋收后才犁地的,所以村里才舍得拿沤好的肥料给燕飞用——农闲的时候可以重新沤肥,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东西,就是花点力气而已。
燕飞一边看着丈量土地,一边看着那些人干活。猛然一看是乱糟糟的,干什么的都有,实际上一细看都是井然有序的。
等土地丈量完,几个大木橛子被当做地标砸进去,这时候中间的土地上,已经最少有几亩地已经犁好了。
那辆大拖拉机已经挂上了钉齿耙——这不是猪八戒的那武器,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架子上,上面有钉齿。挂在拖拉机的后边,把犁地翻起来的土地平整一下,顺便把大块的泥土弄碎。
这种钉齿耙上面通常还得站两个人,防止被土弹起来就下不去。
拖拉机耙一遍过去之后,还有人跟着用小耙子把那些没弄碎的土块砸碎,等着再过一遍的时候,土地就差不多彻底平整好了——这是根据土质的,有些地方得好几遍,有些地方一两遍就行。
犁地耙地一般都是秋天,因为那时候田地空闲时间长。通常是犁地后停几天再耙地,那样据说太阳晒过之后,能减少病虫害,而且土地的肥力更足。当然还有个原因,深层的泥土有的太湿,直接耙地不容易。
只不过燕飞赶时间,这么做也行,反正这地方的土地好,怎么折腾都行。
除了围着拖拉机转的,还有人用老式的牛拉犁在犁地,慢是慢了点,但是人多势众,多几头牛总能比得上一辆小拖拉机。
这边干活热火朝天,那边还有村里的妇女们陆陆续续提着水壶带着盆子过来,滚烫的热水倒进盆子里,里面还泡的有茶朔——就是以前燕飞曾经准备用来招待人的玩意儿,学名半枝莲的。
有的则是泡的柳叶——春夏之季采摘新鲜柳叶,洗干净蒸晒之后制作的,农村经常用来喝的。
除此之外还有桑叶茶竹叶茶,蒲公英茶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几十个盆子一溜儿摆在地头的地上,真是蔚为壮观。
唯独没有正经的茶叶。
至少有二三百人,在五十亩的田地里挥汗如雨。地头的女人们准备着毛巾茶碗,等自家的男人们过来的时候,递上毛巾送上吹了半天的茶,少不得还有没结婚多久的年轻人,柔情蜜意地对望几眼——老夫老妻的一般那叫打是亲骂是爱。
一旦聚集上几个人,说不得还要有人开上几句荤素不忌的玩笑,惹得一群人哈哈大笑。
老头则是举着小喇叭来回跑动着,看到有些人聚集一起说话时间长点就骂,有人干活不合适也骂。反正这老头估计辈分也不小,那些人被骂了就赶紧嬉笑着赶紧改正错误。
燕飞则是无聊地站在一棵白杨树底下,看着别人干活。
没办法,那些干活的都不让他插手,连个工具都不给他。
一边看一边感慨:这两千五花的可是真值得,单是这么多人集体劳动的场景,也够自己看够本了。
本来五十亩地一年租金是七千五,燕飞今天带种子过来,直接就给了老关头一万块钱。多出来的两千五,就算是犁地播种的钱了。只是他没想到这老头直接大喇叭一招呼,村里除了些老头老太太,几乎全部出动了。
地里的麦茬还在,无论是犁地还是耙地,这些麦茬都是会影响的。还要不时地停下来,把犁头和钉齿耙上面带着的,裹成了一团的麦茬泥土给去掉。
人太多,有的干脆直接拿耙子刨地,反正都在给自己找活儿干,不闲着……